当前,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这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针对新时代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从供给侧出发,提供符合大众需求的基本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养老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2023年12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发布《运城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框架和内容进行规定和完善,明确了未来养老服务的方向和目标。近日,记者就《方案》的制订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采访了市民政局负责人。
问:“十四五”时期我市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如何?也就是说《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2023年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2.9697亿,占全国人口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亿,占全国人口15.4%。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常住人口为4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94万人,占比19.91%;65岁及以上人口65万人,占比13.77%。老龄化的趋势在未来会更加明显。
和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相对应的是,老年人需求层次和消费能力的不断上升,对多层次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规模、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3〕34号)精神,加快完善运城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本养老服务水平,切实满足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我们结合运城实际,经市政府同意,制订出台了《运城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这也是我市多年来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的首个正式文件,为我市今后一段时间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问:《方案》遵循的原则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基本、普惠共享、多元参与、系统协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对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健全完善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年底,建立与运城市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支持、服务监管等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初步建立养老服务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以经济困难、失能、残疾、留守老年人等群体为重点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享受助餐、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更加便利。
问: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有哪些重点任务?
答: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共5个方面22项内容。其中包括健全落实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主动响应精准提供服务、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增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5个方面,分别从制度建设、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加强基本养老服务资金保障、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加强老年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国有经济支持养老服务能力、强化居家养老照护能力、加快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运用数字技术难度、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重要方面作出整体规划,并就每一项建设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为我市今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画出了蓝图、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问:《方案》制定发布的市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有哪些内容?
答:对照《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服务项目,立足运城实际,我们制定发布运城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对象、项目、内容、类型、标准、牵头落实部门等,对不同年龄段及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服务项目包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司法救助、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健康管理、旅游服务、城市交通、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家庭适老化改造、护理补贴、最低社会保障、探访关爱服务、老年健身服务等22个方面。
同时,我们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过程中,逐步拓展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动态调整《运城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清单中,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将适宜通过政府购买提供的服务项目纳入清单范围。
问:如何精准识别养老服务对象?
答:民政、卫生健康部门通过衔接老年人评估指标,积极培育老年人能力评估机构,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与精神状态等方面实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区分老年人能力等级,并且建立评估结果动态识别机制,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与基本养老服务精准匹配。
各县(市、区)要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指导乡(镇、街道)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及时排查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全面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信息和接受探访关爱服务的意愿,有针对性提供探访关爱服务,到2025年年底,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
问:如何加强基本养老服务资金保障?
答:我们要求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强化资金统筹整合,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将基本养老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服务需要,逐步增加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的比例不低于55%。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将养老服务各项补贴从“补床位”等供方补贴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补人头”等需方补贴为主的模式。县级财政要足额保障本级承担兜底保障任务的公办养老机构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经费。同时,通过提供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问:群众身边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如何推进?
答:未来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照相应国家标准规范,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敬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乡村养老服务设施。到2025年,我市要实现辖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全覆盖,构建“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重点为辖区内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医疗护理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
问: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如何提升?
答:一是要强化居家养老照护能力。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等定期向老年人及其子女亲属开设老年人护理、保健课程,或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可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免费开放部分公益性课程,帮助老年人家庭成员提高照护能力。二是加快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大社区公共场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适老化改造力度,为老年人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销售和租赁服务,探索建立“企业+社区+用户”的租赁服务模式;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问:如何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
答: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就医、消费、参与文体活动、办事、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保留线下服务途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整合利用相关资源,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优化与老年人相关的系统平台界面交互、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智慧服务,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社会,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问: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加强?
答:养老服务人才是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方案》规定,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养老人才培养。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技工院校、大中专院校与养老机构实行合作,根据需要设立为医养服务、老年人服务的保健、护理等专业,为养老服务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继续把养老护理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范围,做好养老护理员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评价补贴政策。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一次性入职奖励制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学历工作人员,分别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
记者 金玉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