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旭薇 见习记者 王月文
日前,南京市雨花台区某小区因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的火灾事故牵动人心,也再次给人们敲响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警钟。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违规停放、充电的问题给小区带来了非常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近日,我市开展了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工作。记者走访了市消防救援支队、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及中心城区部分小区,以中心城区为例,了解当前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现状及有效的管理措施,希望各个居民小区及业主提高安全意识,从自身做起,拒绝电动自行车进入单元楼,规范停放,消除隐患,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小电驴”,有大危险
当你把电动自行车推进楼道、电梯或自己家时,也把火灾的危险带给了全楼居民。
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线路老化、电池短路、过度充电、充电环境内堆放可燃物、充电电压不稳等。
“或许在家充电一整晚省时、省钱又省心,但过度充电正是电动自行车自燃原因之一。”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主任高云峰告诉记者,锂电池自燃产生的明火和毒气,100秒内就足以让人窒息死亡,现场最高瞬时温度达到1200℃,而水、沙土或灭火器都无法阻止其燃烧或爆炸。电动自行车自燃一旦发生,起火快、有毒气、灭不掉,逃生难度极高。
今年1月12日、13日,盐湖区接连发生两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甚至财产损失也不算太大,但经历了火灾之后的电动自行车车主,以及家属和周围的邻居,都心有余悸。这两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起因也都是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引发的,且均发生在城市老旧小区和城中村。那里巷道普遍偏窄,消防救援难度也相应增加。
电动自行车进电梯入户、步梯房电动自行车进地下室、低层住户飞线充电、将电瓶携带至家中充电……诸如此类的危险行为都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记者采访时发现,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电动自行车在使用便捷和消防安全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加大,如何平衡这一矛盾,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
对此,市消防救援支队提醒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不要进楼入户,应该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充电,确保电量充满后自动断电。另外,一定要购买合格电动自行车、使用原装充电器,禁止飞线充电,避免让锂电池过热或进水,“超龄”电动自行车及时检修更换,不得随意改装。
严格整治,消除隐患
根据盐湖区委、区政府发布的《盐湖区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近日制订出台相关方案,结合全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的要求和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楼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消除住宅小区内电动车违规充电起火事故的发生,确保业主正常生活秩序及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电动车违规充电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电动车停放和充电管理,广泛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居民群众电动车火灾防范意识,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电动车火灾事故发生。”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整治包括自查自纠、集中攻坚、巩固提升3个阶段,实施时间为2月24日至3月17日,对个别小区存在的严重问题将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据悉,此次整治内容包括:彻底排查住宅小区内电动车车棚是否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的充电设施,线路规划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彻底清理小区内飞线充电的行为;彻底检查小区公共区域消防灭火器材配备情况,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彻底清理楼道、地下室、室内违规充电行为;做好突发应急预防工作,建立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切实保障应急预案启动及时、应对有效,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有效处置,采取得力措施,及时排除险情,同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中心城区各小区高度重视,纷纷开展自查,统计电动车数量,适量增加停放和充电场所,做到安全和方便,满足居民需求;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对老旧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发生火灾可以及时扑救。连日来,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也对辖区所有小区进行了大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
“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整改力度,督促各小区物业和业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真查找问题、补齐短板,消除安全隐患。”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存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少的情况,中心也责令小区物业公司与业委会协商,尽快增加停车场地。
疏堵结合,科学引导
每天早上8点,中心城区信合名都小区的保安余会峰都会和其他4名保安一起,到小区单元楼楼道和门前清理随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并将其推到指定的场地。挨个排查一轮下来需要两个小时,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轮。其他时间,他们也会在小区内不定时地进行安全巡查,碰到随意停放电动自行车的业主,便会当场制止和提醒。
“个别业主会抱着侥幸心理推车上楼,或者图方便干脆就停到单元楼一楼门厅。”余会峰告诉记者,经过长期巡视、提醒和宣传,这种现象大幅度减少,绝大多数业主的安全意识都提高了,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放到指定场所。
据了解,在解决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工作上,信合名都小区物业持续加大监督力度,保安、保洁、楼宇管家和监控室工作人员齐上阵,发现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立即清理和制止,并确保不占用消防通道。同时,该小区发动业主之间互相监督,共同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治理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要疏堵结合、科学引导,一方面我们监督制止,清理‘僵尸车’,另一方面在小区原有车棚的基础上,增加了3处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点,方便业主就近安全停放。”信合名都小区物业经理程丽丽表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应该常抓不懈,日常宣传也非常有必要,要持续引导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规范停放和充电的自觉性。
此外,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小区在杜绝电动车上楼工作中采用了“黑科技”——电梯电动阻车器。天泰·金水湾小区早在2019年就为小区23部电梯全部安装了阻车器,一旦识别到电动车,电梯便会发出警报,而且电梯门也无法关闭。“技术防范作为人工巡查监督的辅助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想杜绝电动自行车上楼,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业主的自觉性。”该小区物业经理李薇说。
“一方面是停放和充电场所不够,另一方面是个别居民安全意识欠缺,这两个因素导致部分小区存在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的情况。”高云峰告诉记者,我市各级消防救援部门近年来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日常巡查检查、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并对违规停放、充电行为进行处罚。
“电动自行车的停车难、充电难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才能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高云峰说。
火场逃生“六不要”
发生火灾后,除了等待消防员救援,更重要的是掌握逃生知识,抓住最佳逃生时机。市消防救援支队提醒大家,火场逃生记住“六不要”。
一是不要惊慌失措。发现火灾要保持镇定,尽快判断着火位置、火势大小及蔓延方向,再决定逃生方式。进入陌生环境时,要先熟悉周围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
二是不要贪恋财物。火灾中如具备逃生条件,应当机立断沿疏散通道弯腰低姿逃生,若贪恋财物或返回火场取物,可能因火势迅速蔓延而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三是不要乘坐电梯。火灾发生时应沿疏散通道向安全出口逃生,电梯随时可能停电或故障,电梯井、管道井等区域易形成“烟囱效应”,一旦被困,难以逃生。
四是不要随意开门。室外着火时,若入户门已经发烫,不能开门,以防大火进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五是不要盲目跳楼。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关紧卧室门,用湿布料堵住门缝,可以在窗口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发送求救信号。
六是不要疏忽大意。平时应熟悉疏散路线,积极参加疏散演练,学习逃生设备使用方法,掌握结绳逃生、湿巾防烟、低姿前行、报警求救等逃生避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