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游”,不能“说走就走”

2024-07-23 

暑期来临,“研学游”刷爆朋友圈,成为许多孩子的假期“标配”。从大自然到博物馆,从名校体验到意志磨炼,从航天科技到天文地理,从人文历史到特色劳动……连日来,记者了解到,随着暑期深入,研学旅行热潮不断,各类研学机构和旅行社纷纷推出研学游、夏令营,活动主题非常丰富。研学实践虽有诸多益处,但目前“天价研学”“游而不学”“只旅不研”等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家长们擦亮双眼、审慎选择,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期。

暑期研学游持续升温

今年暑假,很多家长早早就制订了孩子的出游计划。“孩子今年就升初中了,随着学习越来越紧张,今后可能出游的时间更少了。今年我们选择了一家机构推出的研学游,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

“我们提前给孩子报了团,7月初他就和同学一起去打卡南京了。”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假期里家长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放松身心。他的很多同事、朋友都给孩子安排了出游计划。

7月16日,王女士将10岁的儿子送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这是儿子第一次独立出行。王女士虽然非常担心,但还是对孩子的这次首都之旅充满期待,“孩子长大了,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能够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前我们带孩子参加过航空航天科技研学,孩子特别喜欢。现场不仅近距离参观了真实的飞机,还学习了许多飞行方面的物理知识,真是收获满满。”市民陶女士告诉记者,近期她专门咨询了相关研学安排,准备让孩子跟着去,让假期生活更充实。

选择研学机构须多方考量

教育部等11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如何让学生在领略到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也有更深层次的收获,这就需要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这样的研学才更有意义。

在挑选研学游产品时,家长该如何甄别呢?业内人士提醒,为了避免无效的研学旅行,家长和学生应做好功课,选择研学项目时不宜跟风追热门,可以从组织方的资质准入、安全保障能力、价格合理性、体验收获感和满意度等方面入手,根据个人成长需求、兴趣爱好、家庭经济能力、市场口碑等综合情况,筛选最适宜的研学项目。各级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协同管理、多方发力,使研学能够真正起到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让孩子在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能感受行万里路的快乐和意义。

家长须区分教育部门、学校组织的研学实践活动和社会上以“研学”“夏令营”等名义组织的活动,注意打着公益幌子的“支教研学”活动,审慎选择赴境外的研学等活动。

如果参加企业或社会机构自行组织的“研学”“夏令营”等活动,选择承办机构时,请家长们注意“三看一签”。

一看资质信誉,看其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经营(业务)范围、营业(有效)期限和信用信息等。

二看课程设计,看其线路质量、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是否注重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中华传统美德、革命光荣历史和新时代伟大成就,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参加赴境外的研学等活动,应认真查看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出行线路、安全保障等事项,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学校。

三看师资力量,看其教师团队的从业资格、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和教学实绩,是否有合理的师生比例,是否在活动期间全程陪同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与教育。在此基础上,认真研判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并保留好相关票据凭证,有效保障家长和孩子权益。

亲情陪伴更重要

研学活动不能代替父母言传身教。家长在关注研学活动风险的同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暑期是亲子陪伴的黄金时期,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与孩子一同开展体育锻炼、家庭劳动、亲子阅读、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迎接新的学期储备充足能量。

市教育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研学旅行不同于“说走就走”的旅行,其本质属性是教育,目的在于育人,研学旅行应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让学子们能够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得。

记者 杜磊 见习记者 陈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