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习惯 为地球减“塑”

2024-08-15 

□记者 赵茜 

近日,在中心城区西街早市,市民马阿姨打开随身携带的折叠环保袋,放入刚购买的鸡蛋、蔬菜等。一个个摊位店铺前,只见前来采购的市民多数都推着折叠小推车或挎着环保袋。马阿姨表示,如今她已经习惯使用环保袋,家里不仅少了许多杂七杂八的塑料袋,久而久之也省下了一笔不小的花销。

如今,在我市,市民买菜购物自带环保袋已成为常态,“减塑降碳”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新风尚。

很多饮品店的吸管和打包袋都已使用可降解塑料,而在“一管一袋”之外,杯体、杯托、杯盖、小食盒、勺子等,均为一次性塑料用品,原料主要为聚丙烯或聚酯,不可降解。

记者在市区随机走访了5家饮品店,发现有两家店的奶茶杯体使用的是不可降解材料。“也曾考虑过使用可降解材料杯体,但成本会数倍增加,在使用上也受限,不但不能装热饮,还容易变软。”一名店主说。

“拿到好看的饮料杯也会用来插花,但最终都会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内。”消费者李女士说。

除了饮品店,餐饮外卖也较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记者走进一家面馆,前台提供有一次性筷子和塑料勺,而在客人就餐的餐桌上,则统一放置着可重复使用的筷子、勺子。“有些客户担心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不干净,还是倾向于用一次性的。但是我们一般不会主动给,有需要的就自己来取。”面馆老板说。

王女士周末经常点外卖,“外卖送到家会用家里的餐具,所以在点餐时会选择‘无需餐具’。”王女士说,但有时候收到的外卖里还是会附送一套。她认为,这可能是商家的流程化操作,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近日,盐湖区东城街道府东街社区工作人员也在辖区走街入户,从以下5方面向居民宣传减塑降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做法。

增强减塑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积极支持和宣传减塑、禁塑政策,争当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

树立良好消费观念。外出就餐时,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刀、叉、勺、杯等餐具,尽量自带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主动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塑料制品说“不”。

养成绿色购物习惯。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选择绿色快递产品。收寄快递时,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不可降解塑料胶带等,选择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快递包装产品。

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不随意堆放、倾倒塑料垃圾,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降低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白色污染”,除了控制源头,末端回收也是一种有效方式。

“从资源循环的角度出发,在禁限、替代、回收等诸多环节中,应该以促进杯子回收再利用作为重点,利用现有销售网点开展回收工作。”盐湖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