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濛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近年来,我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了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生活。
时下,行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步步风景,处处怡人;路面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小区、公园内绿意盎然,令人舒心;在菜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人们友善、礼让、有序排队……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面推进市容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交通秩序整治、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创文”工作,城市面貌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在点赞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时,也让自己成为文明、和谐的场景参与者、守护者,人民群众的素质变高了、文明程度变高了。
文明劝导 交通更有序
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市民都有这样的体会,中心城区的道路比过去更加整洁漂亮,道路交通设施更加完善,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也比过去有所提高。而这一切的转变,也让市民的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修炼”提升。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除交警坚守岗位外,我市广大志愿者也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对路口闯红灯、越线等候红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进行文明劝导和协助纠正,同时向市民传播文明出行理念。
时下,每到上下班时段,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志愿者都准时在这里维持秩序。“阿姨,您过了这个路口一直走到第二个红绿灯路口右转就到了,不过您现在是逆行,还是从路对面走吧。”在河东东街与中银南路交叉口,志愿者田文颖正耐心地给一位阿姨指路。她表示,通过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维护了城市的交通秩序,也让她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记者在中心城区各大路口走访发现,在人民南路与潞村街交叉口,不少市民站在斑马线安全区等候绿灯,其间无人闯红灯或横穿马路。在河东东街,非机动车、机动车及行人都各行其道有序通行,不按导向行驶、人车混行、违规掉头等现象没有。在各大路口,出租车随意上下客的现象没有出现,整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友善礼让 文明更常见
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开文明车……如今,漫步在我市街头巷尾,大街小巷吹遍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新风,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背街小巷,人车各行其道。一辆辆机动车在停车位上整齐停放,机动车司机自觉礼让行人,市民排队上公交、帮助老人幼童过街等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以前过马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有汽车、电动车突然冲过来。现在放心多了,汽车都会礼让行人。”市民郑伟福对车辆礼让行人行为很是满意。
驾驶员既是文明出行的践行者,也是道路交通的维护者。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市驾驶员的文明出行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他们在一次次驾驶中,不断接受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洗礼和教育,用行动为文明交通“代言”。
“您好,请问去哪里?”“请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开门小心,再见!”这是出租车司机熊师傅每天说得最多的话。熊师傅是土生土长的运城人,开出租车已有5个年头,长期在城市道路中“奔波”的他,切身感受到了近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大错不犯,小错常犯”是熊师傅以往驾车养成的陋习,让他吃了不少亏,扣分、罚款可谓“样样不漏”。而谁也没想到,改变他驾驶坏习惯的却是一名和他素不相识的小男孩。
熊师傅说,记得是在2021年3月份的一天,他载着乘客路过市中心医院门口一处斑马线,此时有不少市民正在过街,由于斑马线两端未设置红绿灯,“见缝插针”的想法便在其脑海中出现。就在他右脚准备踩向油门时,一名小男孩出现在了斑马线上,熊师傅也不由自主地将脚放在了刹车上,停住了车辆前进的“脚步”。小男孩过街后,转身向他鞠了一躬,那一瞬间,他很是感动。从那以后,熊师傅便暗下决心,决定改掉自己的驾驶陋习,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一个鞠躬。
“做文明人会带来幸福感,嘴上说是感受不到的,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到。”熊师傅说,这些年,他每天开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明显感觉到了城市中人们文明程度的“蜕变”,“蜕变”的不仅有自己,更有身边的“大多数”。
2月14日,记者在中心城区乘坐了多路公交车,看到文明、友善、礼让之风已成为市民的生活常态,好的习惯蔚然成风。
“请大家有序上车,自觉投币、刷卡、扫微信。”当天下午5时许,2路公交车缓缓驶入南风广场附近的公交车站,此站位于市区繁华商业街旁,上车的人比较多,但是没有一丝混乱,候车乘客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其间无人插队拥挤。“以前公交车一到站点,很多乘客便争先恐后上车抢座,不仅影响乘车秩序,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今大家的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尊老爱幼也成了常态。”上车时搀扶一位老年人的市民姚莹说。
“以前过马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有汽车、电动车突然冲过来。现在放心多了,汽车都会礼让行人。”市民李雪峰对车辆礼让行人行为很是满意。
在凤凰小区南门一行人通过的路口,不少行人正在过街,街道两边不远处驶来的机动车均自觉停在离斑马线2米多处位置,其间并未有驾驶员按响喇叭催促行人。
环境大变 文明更有范
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在于“颜值”,更在于“气质”。以前,人们看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关注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在则更关注市民素质、文明风尚。
“出门有公园,散步有绿道,在小区里小孩子玩的游乐设施也很多。”在学苑花都小区的小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吸引了不少孩子在此玩耍嬉戏。“城市环境变好了,出来走走很舒服。”家住学苑花都小区的裴华表示,居民的文明素养提高后,会自觉地爱护环境,希望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现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都看不到了,看到烟头、纸壳子都会自己捡起来,干干净净的大家都舒心。”市民伍凤茹说。
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以前小区里车子乱停乱放,路面坑坑洼洼,楼道的灯也是坏的坏、破的破。”说起自己居住小区的变化,家住运城学院北苑的市民林小惠赞不绝口,“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内规划了停车位、安装了智能充电桩,楼道也亮堂了,我们的幸福感直线上升。”她说,“现在环境变好了,作为小区的一分子就要做好配合工作,自己的电动车要停在划定区域,垃圾分类投放,把小区洁净的环境维护好。”
门店经营 整洁更卫生
长期以来,“五小门店”满足了市民餐饮、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和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不过,店面环境脏乱差、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也一直被人诟病。我市“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多次对“五小门店”进行集中整治,如今沿街商铺自觉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告知员工引导顾客将共享单车、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停放到指定位置摆放整齐,积极维护店前环境秩序。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葡萄园巷两旁拥堵着各种小商贩,店铺货物外摆把非机动车道占满。如今,沿街商铺干净整洁,电动车、自行车、汽车整齐停放在规定区域内,道路宽阔了许多。“现在葡萄园巷好走多了,以前出租车都不愿意来这儿。”市民吴跃说,道路环境的改善,最受益的就是群众,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维护好街道的环境卫生,尽一个市民的义务。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店面环境卫生整治是提升城市品位、切实解决市民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的重要举措。时下,中心城区的街道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墙体路面公益广告设置合理、车辆停放规范有序、路面开阔平坦,有“面子”,更有“里子”,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处处呈现着“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禹都大道两面商户众多,前来购物的人也比较多,为了方便,很多人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记者在大街两边看到,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都停放在沿街集中施划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商户李琳娟介绍:“来我们这里买东西的顾客,我们都会告知把非机动车停放在规定区域。”记者看到,当有骑行人将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到路边,附近商户都会过来提醒,并帮助停放到位。
忽如一夜春风来,文明之花遍地开。漫步我市中心城区,文明无处不在,一条条亮丽整洁的街道,展示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市民,体现着城市发展的无限活力;志愿者引导行人有序通行,机动车礼让行人已然成为一种自觉;沿街商户经营环境井然有序;公益广告、街心花园小景随处可见……一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正在“走来”。